收藏
分享到
从德日经验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来源:  微笑关爱整理        2023-02-08         上市公司   企业服务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数字化

1、他山之石:德日通过政策支持与资本市场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大发展

1.1、德国:“政府+协会+金融”三重力量培育“隐形冠军”企业

1.1.1、“隐形冠军”企业在德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隐形冠军”企业为规模小、不为大众所熟知、在细分市场中份额领先的中小企业。 “隐形冠军”企业是指那些规模较小、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在细分市场中份额领先 的中小企业。根据西蒙的定义,“隐形冠军”企业是指在某一细分领域处于绝对领先 地位、年销售额不超过 50 亿美元且隐身于大众视野之外的中小企业。欧洲经济研究 中心则将“隐形冠军”企业定义为在国际市场中销售比重过半、过去五年平均销售 额增速高于 10%,且员工规模不超过一万人的企业。具体而言,“隐形冠军”企业是 能够在细分市场中通过高度专业化取得显著优势、注重科技创新、具备持续发展能 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行业标准、占据产业链较高位置且很少直接面对终端 市场的中小企业。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一。德国企业通过深耕细 分领域、持续进行研发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努力为下游企业创造价值等方式逐渐 掌握市场话语权,叠加德国国内政策、行业协会及金融市场的支持和发达的相关产 业集群,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1989 年以来,德国“隐形 冠军”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由 1989 年的 39 家增长至 2020 年的 1537 家,年均增长 48.32 家,日益成为德国中小企业的重要主体,并逐渐跃居世界第一。根据《Hidden Champions in the Chinese Century》,全球“隐形冠军”企业共计 3406 家,其中德国 共有 1573 家,占比为 46.18%,稳居世界第一;每百万人“隐形冠军”企业数量 18.91 家,仅次于瑞士及奥地利。

德国“隐形冠军”可分为小型“隐形冠军”、中型“隐形冠军”、“大冠军”,且三类“隐形冠军”均能维持长期可持续增长。“隐形冠军”企业旨在扩大营收规模、实现 持续增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许多“隐形冠军”企业通过长期发展最终成长为 大企业,因此西蒙从企业规模角度划分,将“隐形冠军”企业分为小型“隐形冠军” 企业、中型“隐形冠军”企业和“大冠军”企业。


根据《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 先锋》,虽然小型“隐形冠军”企业营收规模普遍小于 10 亿欧元,但曾经历过高速 增长阶段,如在塑料轴承和工业拖链系统市场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易格斯公司,营收从 1995 年的 3600 万欧元增长至 2012 年的 3.99 亿欧元,CAGR 为 15.2%;中型“隐 形冠军”企业营收规模在 10-50 亿欧元,也曾经历过高速增长阶段,如风电设备制造 商爱纳康抓住全球风电产业高增长的机遇,营收从 1995 年的不到 2 亿欧元增长至 2012 年的 51 亿欧元,从一个小企业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巨头;“大冠军”企业营收规 模在 50 亿欧元以上,严格意义上已经不属于“隐形冠军”企业,如费森尤斯抓住人 类疾病逐渐增多以及医疗技术持续发展产生的增长机遇,迅速成长为医药领域“大 冠军”企业。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规模虽小,但多为细分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市场占有率高。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为大众所熟知,根据《Hidden Champions in the Chinese Century》,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中 87.5%的企业营收规模在 10 亿欧元以内,而 58.2%的企业员工人数小于 1000 人。但“隐形冠军”企业多为细分领域世 界市场的领导者、市场占有率高。根据《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66%的“隐 形冠军”企业是世界市场的领导者,在世界市场的平均绝对市场份额为 33%,为其 最强竞争对手世界市场平均占有率的 2.3 倍。而根据《Hidden Champions in the Chinese Century》,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中 35.2%的企业声称在其细分市场中排名全球第一, 41.7%的企业认为其是全球市场的领导者之一,而 23.1%的企业表示其在欧洲市场排 名第一。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主要分布于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需要通过长期技术积累 形成竞争优势。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主要分布于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这些行 业技术水平高、需要长期研发创新与技术积累,且由于其复杂性,更需要上游供应 商专业化生产协作、精益求精,因此催生出大量“隐形冠军”企业。根据《Hidden Champions – Driven by Innovation》,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在机械制造、电子行业的 占比分别达 22.6%、10.5%。


1.1.2、政府、行业协会鼎力支持,“隐形冠军”企业精益求精、志存高远


德国政府形成了“从想法到市场”的“隐形冠军”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政策 德国政府针对“隐形冠军”等中小企业,出台了“从想法到市场”的全生命周期扶 持政策。德国政府历来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极大,联邦政府财政部、经济部、财政 部及各州政府成立了专门部门负责中小企业扶持工作。德国政府推动了一系列创新 和专业知识转化计划,旨在促进研究领域中的专业技术知识向商业产品和服务转移, 并为中小企业尤其是“隐形冠军”企业创造一个积极的创新创业环境。


具体而言, 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企业出台“鼓励创新创业— 中小企业数字化—专业技术转化—贴近市场的创新”共四个步骤的全生命周 期政策:(1)鼓励创新型企业的成立,将好的想法付诸实践,形成切实有效的商业 模式,政府在此过程中为企业改善融资条件、提供额外激励措施;(2)支持创新产 业集群数字化,提升企业研发创新的能力与效率,从而促进更多创新领域的专业知 识与技术的产生;(3)促进技术向实际应用转化,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4)部分 研发项目可能非常有市场前景但过程中不幸失败,致使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为避 免好的项目白白流失,政府为企业提供直接资金支持,以把握这些贴近市场的投资 机会。这些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有利于支撑中小企业的创立与成长,精简中小企业的 项目申请和批准程序,鼓励中小企业走向数字化和国际化,降低中小企业的生存风 险等。


行业协会为“隐形冠军”企业保驾护航,竞争性产业集群激发企业创造力。德国行业协会为“隐形冠军”企业提供有力支撑。大批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加入 各类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代表全体企业的利益,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帮助企业与银 行协调取得低息贷款、设定限制性价格防止过度竞争、争取政府经费支持等方式为 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特别是在出现政府、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能发挥重要作用。


以弗 劳恩霍夫协会为例,作为德国工业 4.0 技术体系的核心科研机构,其员工基本由发明 家、科学家构成,旨在为企业提供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领域研究支持。协会约 1/3 资金由德国中央政府直接提供,政府签订与其签订的应用研究项目提供约 1/3 的资金, 剩余资金来自与企业签订的应用研究合同。凭借过硬的专家团队及知识技术储备, 协会为众多很早期的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部分缺乏风投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从 中明显受益。此外,德国工商会、德国工业协会还设有专门部门负责促进中小企业 的发展。


竞争性产业集群激发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创造力。“隐形冠军”企业志在通过优质 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导者,而竞争性市场环境有利于激发 企业的创造力。德国各色产业集群众多,产业内的良性竞争促使“隐形冠军”企业 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此外,大企业业务复杂、需要众多产业链上游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以满足其供应链需求,因此大企业的发展往往能够形成配套的产业链集群,提 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而众多“隐形冠军”企业正是在此过程中涌现并茁壮成长。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聚焦市场、实施全球化经营、注重为客户创造价值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聚焦市场,深耕技术创新,志在成为行业常青树。大多数 “隐 形冠军”企业只专注于一个很小的领域,聚焦产品、服务、客户、资源、技术等价 值链中某个特定环节。但当“隐形冠军”企业面临市场饱和、市占率提升困难或技 术突破遭遇瓶颈时,会选择重新聚焦或进入新市场,即借助已有的技术或客户资源 进入类似的新业务领域。部分“隐形冠军”企业聚焦于价值链的某个环节,只在很 小的市场中运作单一产品或单一市场,根据《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德国 “隐形冠军”企业所在行业市场规模在 10 亿欧元以下的占比达 58%。例如全球最大 的牙刷生产公司 M+C Schiffer 只生产牙刷,但在德国、印度、奥地利等产地日均牙 刷生产规模超 100 万只,供宝洁等大公司挂牌销售。


部分“隐形冠军”企业选择重 新聚焦,例如排名全球第二的瑞典透析设备生产企业金宝选择剥离持续肾脏替代治 疗这一边缘业务,集中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中。当然,聚焦市场需要深耕技术创新。 “隐形冠军”企业认为掌握最前沿、独一无二的技术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或降低生 产成本,从而形成竞争壁垒、巩固市场地位。因此,很多“隐形冠军”企业不太愿 意购买同质化机器,即使是高品质的机器,而更愿意自行研发特色化生产工艺、机 器设备。


技术创新提升“隐形冠军”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及盈利能力,进而获 取更多研发创新资金,实现良性循环。根据《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德国 “隐形冠军”企业研发强度高达 6%,明显高于全球 1000 强企业、德国机械制造企 业、德国研发企业。此外,“隐形冠军”企业成立年限普遍较长,不追求短期内做大 做强,志在成为所属行业的长期领导者。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实施全球化经营以放大成长空间。“隐形冠军”企业聚焦细分 市场专业化经营,假如只供应国内市场,会陷入市场规模过小的问题,而全球化是 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且比深入开拓国内市场更为容易。此外,激烈的全球市场 竞争有利于“隐形冠军”企业开阔视野、提升创造力。因此,“隐形冠军”企业成立 之初就立志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通过全球化产品销售发挥规模效应、对优质企 业进行兼并收购提升市场份额,从而获取更多资金支撑其研发创新活动,进而放大 自身成长空间。目前,德国大部分“隐形冠军”企业已经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布 局国家范围较广,其中德国船只监测生产商 Germanischer Liod 在 130 个国家布局, 高压清洁机生产商 Karcher 在 120 个国家布局。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注重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密切联系客户、实施数字化转型, 大幅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效率。“隐形冠军”企业注重为客户创造价值,志在通过 提供符合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获得客户的认可。因此,“隐形冠军”企业将产品质 量、服务质量等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考核指标,集中资源进行研发创新、高标 准进行生产活动。为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隐形冠军”企业往往与客户保持紧密的 联系,尤其是让专业技术人员与客户沟通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及产品使用反馈等, 以此指导自身研发、生产工作。


根据《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89%的德国 “隐形冠军”企业认为多年的客户关系/贴近客户是与客户相关的最大优势。此外, 受益于德国工业 4.0 规划所建立的信息物理系统等深厚基础设施,“隐形冠军”企业 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商业模式、围绕客户需求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搭 建数字基础设施等举措进行智能化生产经营,进而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效率。


1.1.3、德国金融体系助力“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壮大


银行体系是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重要融资来源 银行体系是德国金融市场服务“隐形冠军”企业的重要力量。德国中小企业的外部 融资主要依赖以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体系。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作为德 国银行体系的三大支柱,为“隐形冠军”等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信贷资金支持及融资 咨询服务,而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则互相合作共同为转型企业及初创型企业提供 非盈利性长期资本金及信贷资金,互补协同的金融支持为“隐形冠军”等中小企业 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


具体而言,德国成立德国复兴信贷和德国清算 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长期坚持补充性及中立性原则,通过转贷模式与商业银行合作 对“隐形冠军”等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复兴贷款银行为例,作为德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其承担着为“隐形冠军”等中小企业的基础设施、环保和住房改造等 项目提供长期信贷支持的首要任务。复兴贷款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信贷支持, 通过贷款贴息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并通过转贷方式引领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机构发放间接贷款。在具体信贷执行过程中,复兴贷款银行会找部分地区 的州立银行、合作银行、储蓄银行等受托银行协助进行企业信用评估、信贷发放、 信贷追踪监督和收回。


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水平持续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服务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国际经 济环境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推动,德国逐渐发展出包括夹层融资、中小企业资产证券 化和天使投资等在内的新型融资工具。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助力“隐形冠军”等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多样化、研发创新投入能力持续提升。2016 年,德国推出“新 初创时代”(New Start-up Era)计划,推动德国资本市场服务“隐形冠军”企业的能 力大幅向前。“新初创时代”计划旨在为“隐形冠军”等中小企业提供从孵化到持续 成长的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


“新初创时代”计划覆盖“隐形冠军”等中小企业孵 化、加速、成长、成熟、持续增长等全生命周期,推动德国形成富有创造力、成长 性强的初创生态体系。具体而言,针对孵化期企业,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欧盟 三方设立多项初创型企业引导基金,主要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初创期“隐形冠军” 等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德国联邦政府成立高科技初创基金(HTGF),在高科技初创公 司成立的前三年为其提供 100 万欧元的资金支持,且后续还将提供不超过 300 万欧 元的资金支持。针对加速期和成长期企业,德国通过政府资金与 ERP/EIF 等风险投 资基金合作的方式加速创新型企业发展,为每家公司提供约每年 2000 万欧元的资金 支持,最高可达 6000 万欧元。


在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下,“隐形冠军”企业深受市场认可、在资本市场表现优异。 “隐形冠军”企业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强,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持续发展壮大。受 益于此,“隐形冠军”企业在股票市场也很受关注,股价表现相对较好。根据 Bloomberg 数据,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指数自发布以来长期跑赢德国 DAX 指数和 DAX 中盘 指数。


SAP:在资本市场助力下,由“隐形冠军”企业发展为“大冠军”企业 SAP (思爱普)于 1972 年在德国成立,核心业务是销售软件授权解决方案及相关服 务,以帮助各类企业更好地进行企业管理,现已成为全球商务软件领域的佼佼者、 世界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全球第二大云公司。SAP 也是西蒙 1995 年发现的首批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之一。SAP 股价表现整体优于纽交所综合指数。SAP 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优质的产品与 服务和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逐步由“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壮大为“大冠军”企业。 受益于此,SAP 股价表现亮眼,长期跑赢纽交所综合指数。


1.2、日本:政府多维支持+企业精耕细作,合力打造全球高利基企业


1.2.1、日本全球高利基企业愈发注重走国际化道路,以长期保持全球市占率优势


为发挥 GNT 企业的示范效应,日本开展了两次全球高利基企业的评选 日本利基企业中的顶端为 GNT 企业,其含义为专门从事细分领域业务并在全球市场 上享有极高市占率的国际一流优秀企业。“专精特新”是我国针对特定细分市场的企 业或产品的特有称谓,日本的“专精特新”企业则被称为高利基企业。与我国“专 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体 系类似,日本的利基企业亦分为潜力型 NT、NT 型企业和 GNT 型企业三大梯队。其 中,NT 是 Niche Top 的缩写,译为高利基企业;GNT 是 Global Niche Top 的缩写, 译为全球高利基企业。


日本把 GNT 企业定义为专门从事细分领域业务、服务缝隙市 场,在国际细分市场占重要地位、有重大贡献的一流优秀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市场 营销和技术开发的差别化战略,在一些细分市场中占领了极高的市场份额,成为了 世界企业供应链中必不可缺的一环。


为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分别于 2013 年和 2020 年开展了“全球 100 家 GNT 企业”评选活动。为强化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经济产业省分别于 2013 年和 2020 年针对那些不为大众熟知,但产品独特、在细分行业拥有较高市场份额的国际 化企业进行了认定和表彰,旨在对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加以整理和总结,作为其他 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指南。2013 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开展了第一批认定工作,按照收 益率、战略、竞争优势、国际化等评选标准,从申报的 281 家企业选拔出 100 家优 秀企业,并于 2014 年 3 月正式发布第一批 GNT 企业榜单。


2013 年后,数字经济快 速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生变,日本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激烈的 国际竞争中仍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在产业链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 GNT 企业的重 要性愈发明显。为此,2020 年 1 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时隔 7 年后进行了第二批 GNT 企业认定,从申报的 249 家企业中遴选出 113 家,并在 2020 年 6 月发布第二批 GNT 企业榜单。其中,有 13 家企业同时入选了两批 GNT 企业名单。


从两次 GNT 上榜企业的分布特征来看,上榜企业多集中在机械加工行业,企业规模 主要为中小企业。行业分布看,两批日本 GNT 上榜企业集中分布在机械加工、材料 化学、电气电子、消费品四个行业。其中,由于日本的高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处于世 界领先水平,所以机械加工行业上榜的企业数量最多。在 2013 年以及 2020 年的两 次评选中,日本机械加工行业的 GNT 企业已达到 109 家(4 家二次入选企业不重复 计入),在 200 家 GNT 企业中的占比高达 55%。企业规模看,2013、2020 年上榜企 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占比分别达 69%、49%。


第一批 GNT 企业实现稳健经营,相关产品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从日本第一批 GNT 企业的回访调查结果来看,GNT 企业在全球市场继续处于优势 地位。2019 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对 2013 年评选出的 GNT 企业进行了追踪回访,调 查结果显示,2013 年上榜的 GNT 企业在 5 年间实现了稳健经营,整体销售额和海外 销售额都有所增加,盈利能力也有所提高。2013-2018 年,这些 GNT 企业的平均营 收从 319 亿元增长至 407 亿元;平均海外销售额从 213 亿元增长至 241 亿元;平均 营业利润率保持在 11%,高于这期间制造业整体的 7%。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的稳中 有升也帮助这一批企业持续保持了其在全球市场的优势地位。调查结果显示,2018 年 GNT 产品的平均全球市场占有率仍有 55%。


第二批 GNT 企业评选增加研发类指标,更加注重保持全球市占率的可持续能力。与第一批 GNT 企业相比,第二批 GNT 企业评选增加研发类指标,并更加注重 GNT 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及其可持续性。从评选标准来看,第二批评选指标在第一批 评选基础上,增加了研发投入比例、研发人员比例等指标,更加注重企业的技术创 新能力。同时,从 13 家二次入选企业前后两次获奖的区别来看,日本 GNT 企业评 选愈发强调企业应具有长期保持全球细分市场份额的能力和长远发展战略目标。


1.2.2、日本政府+企业戮力同心,共同打造全球高利基企业


日本政府从政策、资金、表彰三方面发力,为 GNT 企业提供成长沃土 日本政府注重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保护和支持,建立了完备的中小企业政策执行机 构体系和组织制度。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建立了完备的中小企业 政策执行机构体系,形成了由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厅负责规划、协调,国家级执行 机构层面、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机构层面、社会层面政策执行机构方面三个层面共 2.5 万个中小企业政策执行机构共同组成的组织机构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 展,也为 GNT 企业的生长提供了沃土。


日本《2020 年度中小企业政策》中,政府层 面的扶持政策有 200 多项,包括对事业传承、企业重组、创业等提供支援促进企业 新陈代谢、通过数字化、IT 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帮助企业开拓海外业 务和销售渠道、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等具体内容,且明确了资金来源和额度,尤其强 调对“研究开发、人才培育、海外竞争”等科技关联政策,这些政策均有利于 GNT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并为潜力型 NT 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补 助金以促进其成长为 GNT 企业。GNT 评选后,有些地方针对 GNT 企业出台了特殊 政策。例如,东京都开展企业资助,对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提供法律、资金 等支持;京都府发布了扶持 GNT 企业补助金支付纲要,对相关税收进行减免等促进 GNT 企业持续发展的措施。


GNT 企业的成功之道:以利基战略为矛+关键技术赋能,打造世界领军企业。日本 GNT 企业扎根缝隙市场开疆拓土,以利基战略为矛打造细分优势。缝隙市场指 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或者小众市场。企业通过聚焦缝隙市场,为 客户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成为该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的整个过程, 就是利基战略实施的过程。利基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要找到一个市场容量既要足够 大(能够满足企业长期成长的需要),又要足够小(不会引起大企业的关注和兴趣), 在技术上变革不会太快,投资又比较偏小的业务板块。


日本先后上榜的 200 家 GNT企业,几乎都是采用利基战略,通过持续积累,创造细分第一。以汽车零部件细分 行业为例,两次上榜企业共计 23 家,其中 2013 年入选 14 家,2020 年入选 9 家。从 2013 年上榜企业来看,达耐时(DYNAX)致力于变速器用摩擦材料的研发与制造、 捷太格特(JTEKT)深耕汽车转向系统和驱动系统等零部件生产、坂东机工专注于 生产汽车车窗玻璃切割机等;从 2020 年上榜企业来看,福科克(Fukoku)精耕细作 新车雨刷器橡胶部件、太平洋工业集中精力于汽车轮胎气门芯等。以上企业均瞄准 细分市场,选择高利基业务精耕细作。


日本 GNT 企业对关键技术的极致追求筑牢其核心产品竞争力,并不断驱动其实现迅 速成长。日本企业崇尚“一技之长”、“拜技”主义,因此,GNT 企业普遍具有强烈的 技术创新和成长发展意识。从第一批 GNT 企业的研发力度来看,其平均研发经费占 销售额的 4%以上,甚至高于日本大企业 3%的平均值;而根据第一批 GNT 企业的回 访调查结果,78.4%的企业认为“强化核心技术是保证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进一步体 现了 GNT 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在对关键技术的追求上,GNT 企业一方面可以 通过深化自身已有关键技术,拓展新领域和新市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研发 新的关键技术,开拓新领域和新市场。


根据对第二批 113 家上榜企业的调查,当被 问及 GNT 企业应采取的战略时,回答“发挥自身已有核心技术优势进军其他领域”的 企业占比最高,达到 69.0%;另有 45.1%的企业回答应“开发新的核心技术进军其他 领域”。除此以外,日本 GNT 企业也高度重视自主研发。根据第一批 GNT 企业的回 访记录,97.3%的企业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日本境内,以将技术研发严格控制在日本国 内,保证技术不外流;而在研发模式上,多数 GNT 企业打造了内部研发团队,通过 培养内部科研人员,保证产品不断更新迭代。


1.2.3、NITTOKU株式会社:资本市场助力下再次入选日本GNT企业


日本资本市场内高利基企业指数表现较好,且近年来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2015 年 1 月 30 日,Factset 发布了全球利基 top 日本企业指数,该指数专门为了跟踪日本中 小型企业的表现而设计,被追踪的企业普遍在特定利基产业中拥有较高的全球市场 份额。以发布日为基准,Factset 全球利基 top 日本企业指数的增长率长期跑赢东交 所TPX指数和东交所小盘TPXSM指数的增长率,且近年来其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NITTOKU 株式会社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两次入选日本 GNT 企业。该企业 成立于 1972 年 9 月 28 日,以"生产就是发明"为宗旨,主要生产 FA 绕线机及需要用 到绕线技术的机床、各类工厂自动化设备,并提供工厂流水线自动化操作相关服务。 秉持着争做线处理技术世界第一的理念,该企业基于自身多年积累形成了组装·加 工技术、控制技术、张力技术等 7 项核心技术,为自身筑造了坚实的技术护城河。 凭借强大的技术护城河,公司分别于 2013、2020 年两次入选日本 GNT 企业,其 2013年GNT产品为卷线机(包括卷线机前后工序在内的卷线系统的生产),2020年GNT产品为精密 FA 生产线全套设备的设计制造。


同时,与第一次上榜时相比,公司在第 二次上榜时通过构建新技术实现了销售额的明显提升,销售额从 191 亿日元快速增 长至 275 亿日元。公司在打造第二款 GNT 产品时,推进了 FA 生产线的技术构建, 除电机外,还提供了扬声器和照相机模块的全部工序,从而与竞争对手拉开了显著 差距。此外,公司高度重视走全球化道路,出口额不断增加,第二次入选时的出口 比率为 71%,与第一次的 74%基本持平。

2、培育之鉴: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实施业务聚焦与全球化布局


2.1、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是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障


2.1.1、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体系,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


完善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并适时调整,有利于创造适合“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德国政府出台了《关于中小企业研究与技术政策总 方案》《中小企业结构政策的专项条例》《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平等地位。日本则是建立了由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厅负 责规划、协调,国家级执行机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机构、社会层面政策执行机构 负责执行的完备中小企业政策执行机构体系,从数字化、海外业务拓展、经营环境 改善等方面出台了 200 多项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并重点强调“研究开发、人 才培育、海外竞争”等科技关联政策,促进了 GNT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支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日本在评选出第一 批 GNT 企业后即对其进行持续追踪与调研,在了解企业发展的需求与困难之后,在 评选第二批 GNT 企业时进一步优化了评选标准,并完善了相关支持政策。


建立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有利于持续满足“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型 企业出台“鼓励创新创业——中小企业数字化——专业技术转化——贴近市场的创 新”共四个步骤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帮助“隐形冠军”企业实现了从想法到市 场的过渡。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 和衰退期,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面临的问题迥异。因此,支持“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长期发展需要聚焦企业各阶段需求,发挥金融集成和产业链综合服务协同 效应,汇聚国内优质资源,建立涵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生命周期的服 务链条,满足早中期、初创期“专精特新”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助其实现自身的 可持续发展。


2.1.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各类机构的作用,精准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成立专门的行业协会并在各政府部门下设专门机构,有利于为“专精特新”中小企 业精准赋能。一方面,行业协会在出现政府、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能发挥重要作用。 德国于 1949 年专门成立了弗劳恩霍夫协会,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商业价值的解 决方案,帮助企业将基础研究成果投入应用,从而形成能够产生盈利价值的生产制 造技术,通过生产工序及产品创新,强化“隐形冠军”企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 在政府部门下设专门的服务机构有利于进一步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德国联邦政府经 济部、财政部、科技部都下设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机构,各州政府、德国工业协会、 工商会也都设有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促进部门。这些机构可以从各个维度向“隐形 冠军”企业提供多元化、综合化服务。


2.1.3、引入多元化金融工具,满足不同类型“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多种融资工具,有利于满足“专精特新”企业的多样融 资需求。德国的“新初创时代”计划旨在为“隐形冠军”等中小企业提供从孵化到 持续成长的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对于孵化期企业,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欧 盟三方设立多项初创型企业引导基金;对于加速期和成长期企业,德国通过政府资 金与 ERP/EIF 等风险投资基金合作的方式加速创新型企业发展。因此,对于“专精 特新”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持续创新完善应能够匹配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融资需 求,保障企业长期经营能力。


2.2、业务聚焦与全球化是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和日本全球高利基企业的经验来看,深耕细分市场并持续 创新已经成为优质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共性条件之一。从德国来看,部分“隐 形冠军”企业聚焦于价值链的某个环节,只在很小的市场中运作单一产品,并深耕 技术创新,通过掌握最前沿、独一无二的技术为客户创造价值。从日本来看,聚焦 某一细分市场,持续打磨技术和产品,利用核心技术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是日本 GNT 企业历经经济危机和市场竞争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


从日本全球高利基企业的经验来看,实施全球化战略已成为利基战略的重要支柱。 日本政府对于中小企业国际化高度重视,制定了《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大纲》等 政策,通过加强政府与支援机构间的合作以支持中小企业出海发展。日本 GNT 企业 也愈发重视全球化战略,通过在国际产业链布局,不断扩大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竞 争优势。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中 小企业转型升级,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补链强链、 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化的路途中,还应充分发挥 企业集群效应,在营销、技术、信息共享以及培训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 实现企业规模化、组团式地开拓海外市场,一同降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际 市场中的进入壁垒,并最终实现以差异化竞争策略占领国际细分市场份额的目标。

3、完善之方: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构建多层次“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体系


3.1、提升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形成多层次“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支持体系


进一步拓宽资本市场服务的覆盖面和普惠性,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专精特新”企 业的融资需求。一方面,应坚持各市场板块错位发展、适度竞争格局,促进优势互 补、协调发展以更好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具体来说,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突出 沪深主板大盘蓝筹特色,坚持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和创业板“三创四新”定位, 强化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定位,并逐步推进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制度创新。


而对于区域股权市场,则要建立更加完善、更加适合“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服务 体系,加强与其他资本市场的有机衔接。并根据相关文件规范区域股权中心设立的 标准和分层管理建设,在区域股权中心内设立孵化层、规范层和培育层;其中规范 层主要服务对象之一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层主要服务对象之一为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另一方面,应聚焦重点领域“专精特新”企业,促进科技、资 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具体来说,要引导市场资源支持先进制造、数字经济、 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专精特新”企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 发展,以形成一批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


3.2、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增强资本市场完备性和包容性,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加快完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进一步提升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完备性。一方面,应不断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带动资本市场 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系列制度创新,形成融资功能完备、 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 系,以更好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探索在注册制下分层次、 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尤其是强调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息披露规则的制定, 并结合分类监管、科学监管、精准监管、科技监管等措施,在降低“专精特新”中 小企业信息披露成本的同时保证上市公司质量。


3.3、建立“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绿色通道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间互联互通机制,开设“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绿色通道。 政策层面,考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发 行债券、并购重组等适用绿色通道政策,让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对接资本 市场。市场层面,进一步加强各层次资本市场间的互联互通,满足不同模式类型、 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财务特征的“专精特新”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对区域性股权 市场而言,应加强与新三板之间的互联互通,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 业到新三板挂牌。


在此基础上,区域性股权市场还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出更加 符合“专精特新”企业特点、更具灵活性的产品以满足其融资需求,并建立针对不 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分层次服务体系,提供更 加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并及时清退不符合区域性股权市场准入标准的企业。对 新三板而言,考虑适当放宽对于硬科技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准入 要求。2022年10月19日港交所刊发《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规则咨询文件》,旨在吸引更多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部分尚未盈利或无业绩支持的科创公司或可通过该 上市规则(主板 18C)进行融资。借鉴港交所相关措施,可以考虑进一步放宽“专 精特新”企业的挂牌盈利要求,灵活处理,进一步吸引“专精特新”企业进入新三 板直接融资。


3.4、鼓励各项基金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扩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规模


鼓励各项基金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扩大对“专精特新” 企业融资规模。基金方面,对于股权投资基金而言,应完善创业投资发展和监管政 策,畅通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进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 创新创造;对于各项专项基金而言,应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各项基金的作 用,引导其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资金赋能。同时各级政府可以成立引导基金、 科技型企业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并建立和完善担保、补偿基金的资金补充 渠道,进一步细化对担保补偿基金的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发展。


社会资本方面,应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投资基金,鼓励社会资本 与政府投资基金开展合作,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投资乘数效应,撬动社会 资本形成更高规模的资本投资,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声誉担保机制。

版权提醒:《万顺》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参与点评
0人参与 | 0条评论
热门专题 more
猜你喜欢